企业人力服务热线:400-6222-973

猎头新闻|猎头学院
猎头公司分享职场小白入门术:如何会做事?如何提高做事能力?
  猎头公司分享职场小白入门术:如何会做事?如何提高做事能力?
猎头公司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有两个团队,一个团队有一流的想法,三流的执行力;另一个团队有三流的想法,一流的执行力,我宁愿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
 
  当“会想”和“会做”放在一起二选一,见过了大风大浪的马云更愿意选择“会做”的员工和团队,这不是说明员工的思想不重要,而是在强调,会做事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是多么基本的能力。
 
  那么,在职场中什么样的能力才能算“会做事”呢?
 
  首先看看什么是专注力?
 
  职场中有一个很流行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涨工资的速度最快?”这答案相信大家都听过,那就是跳槽。有的人辛辛苦苦干上一年半载都很难加薪,但只要一跳槽,这工资好像或多或少都会涨上一些。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人在跳槽之后并不能涨工资。而且不仅工资不涨,这些跳槽的人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适应不了新环境、与新同事相处不和等,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辞职。
 
  实际上频繁跳槽并不能带来工资的快速上涨,真正涨工资比较快,最后能够成功的人,反而是那些非常专注的人。他们往往先是潜心一个领域,在行业的深耕中不断调整强化自己的成功路径。
 
  比如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在小米成立的初期,雷军只专注开发手机,每年只上市一款手机。但就凭这种专注,小米手机几乎做到了同等价位的极致,不管是硬件配置和软件系统都实现了极高的水平,在市场上也获得大卖。相比当时三星、摩托罗拉这些巨头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线,雷军的小米手机的确十分单薄。但正是这种极致的专注力,让小米手机有了厚重的积淀,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分一杯羹。
 
  所以说,与其想通过调动、跳槽,削尖脑袋去寻找更好的岗位和公司。不如先沉淀下来,专注一个领域,打牢基础,让自己升值,最终实现跃迁。
 
  再来看看第二种能力:执行力
 
  相信上过班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执行力实在太重要了。好像所有的老板,都在强调员工必须要有执行力。上司交代的事情,下属没及时做,这是执行力不够。下属虽然做了,但做得不好,也是执行力不够。自己做好了,但别人还没跟上来,进度没有协调好,还是执行力不够。
 
  这么说起来,执行力好像成了个“狗皮膏药”,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贴,和执行有关的,都是执行力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执行力呢?实际上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执行力。一是更快的速度,二是更好的结果,三是更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看执行力的三个方面。
 
  更快的速度很好理解:就是做事情要迅速,唯快不破。
 
  比如张小龙开发微信仅用5个月就实现了用户过亿,是目前世界上积累用户最快的APP。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快。一般的手机软件好几个月迭代一次,而微信几乎一个月迭代一次。一开始,微信的功能仅限于发送文字信息和图片,相当于一个不要钱的短信软件。但张小龙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洞察以及告诉的更新换代,使得微信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使其成长速度追上甚至引领了用户需求,用户的爆炸式增长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说完更快的速度,接着我们说说更好的结果:这就是要在工作成果上尽量追求卓越。
 
  举个例子,下周是情人节,女朋友让你下班的时顺便带瓶红酒。这时候你是直接走到超市买一瓶打折红酒呢,还是会找一个红酒专卖店请专业的导购为你推荐一款适合共度情人节的品牌红酒?显然,同一个指令在不同的追求下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得过且过”只能是最低限度地“执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追求最大的成果才是“执行力”。
 
  最后我们再聊聊什么是更大的影响:就是说你要成为一个驱动者,不断驱动自己执行,还得协调别人一起执行。
 
  现代职场,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团队作战,多部门协调。偏偏有的人喜欢各自为战,觉得管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就“万事大吉”。实际上这也是缺乏执行力的表现。一个人如果不能协调别人的工作节奏,自己做得再好,也很难形成合力,达到整体目标。因此真正的执行力不仅需要自我驱动,还要能够联系别人,达成共同目的,实现整体目标。
 
  我们接着看看做事的最后一种能力:表现力
 
  说到表现力,也许有些人会嗤之以鼻。毕竟大部分人从小就不喜欢那些喜欢表现的人。印象中那些人是往往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有时候甚至夸夸其谈,满嘴跑火车。实际上,很多能说会道的人办事能力却并不突出,有时甚至在平均线以下。
 
  奇怪的是很多领导者还偏偏喜欢这一套,觉得这些人表达能力强,有大局观,经常对他们重用提拔。所以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职场上的一些吐槽。比如“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踏实做事的不如会做PPT的”。这都说明了人们对爱表现的人多少有些反感。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那些爱表现的人就只是嘴上会说而已吗?实际上在现代职场,表达能力强本身就是一种优势。过去我们可以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你能力够强,手上有两招“绝活儿”,就一定不会被埋没。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这就如同一篇文章,没有一个好标题,一个产品没有一则好的广告。如果不能把自己有的东西表达出来,吸引人的注意力,那我们在工作倾注的努力将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效果。
 
  毕竟现在的职场人不像过去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从大学开始精心培养,万里挑一的“天之骄子”。因此,我们的不仅要把工作“干”好,更要“表达”好。这有点类似足球比赛。场下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专注去训练和学习,到了比赛场上,每个队员都拼尽全力执行战术,为的就是最后那“临门一脚”。对工作来说,表现力就是那临门一键,关键时候,必须充分地把自己所有的能力和工作成果展现出来。
 
  那么,我们要怎样提高自己的做事能力呢?
 
  第一个方法是聚焦关键领域,进行深度工作。
 
  我们前面说过,个人要不断精进,事业要不断进步,需要不断专注并调整路径。这就要求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比如一个人在行政岗位上应该聚焦自己的文字能力,掌握各类公文文体,学会组织不同的文字材料。一个人市场岗位上,就应该聚焦自己的营销策划能力,了解各类市场产品信息,强化数据分析等能力。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关键领域,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细化,发展出“垂直领域”。比如有些做行政的会专门去学习办公软件,别人处理一份文件的时间,他能处理两份甚至三份,这就是在关键领域做到了足够优秀。这些垂直细分领域看似小众,但如果能在目前的工作环境中做得突出,将会成为我们发展进步的重要优势。
 
  比如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在全球用户超过5个亿,在中国也有4000多万用户。他们最初进入社交市场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明确地自身定位,而当时Facebook已经如日中天,占据大部分市场。领英便靠着一步步摸索找到了职场这一细分领域,在职场这一细分领域中做到最好,才从网络社交市场中“抢”出一块不小的份额。
 
  当然,聚焦关键领域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排除无效的信息,对那些多余的知识进行“断舍离”。比如现在有很多白领喜欢学英语背单词,可实际工作中却基本上用不到。还有的人为了学习Excel,花很多时间去学计算机的编程语言。甚至有些人花很长时间把书看完了只为了发一条朋友圈,配几张图,给人留个“爱学习”的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其学习内容也很难应用到工作中来,大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当我们开始聚焦关键领域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深度工作”。所谓深度工作,是指人们在无干扰的状态下,努力创造价值,提升技能的工作状态。比如撰写文章、艺术创作都属于深度工作。与深度工作相对的,则是平常处理邮件、复印文件这类“肤浅工作”。有研究指出,人的工作价值大多来自深度工作,可人们一天百分之六十的时间都会浪费在肤浅工作上。
 
  因此,在聚焦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法为自己创造不受打扰的深度工作环境,以增加自己深度工作的时间,提升工作价值。比如提前进行深度工作的时间规划,把手机放到伸手拿不到的地方,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深度工作等。
 
  提高做事能力的第二个方法是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行动。
 
  很多人执行力不足,看起来是懒惰拖延,实际上是因为眼高手低,总觉得写一个小方案、组织一次小活动等工作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无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当他们真正碰到了所谓的“大事”,需要放手一搏的时候,却又能力不足,犹豫不前。
 
  要知道实际工作中其实没有多少所谓的“大事”,真正的“高手”也是把一件件小事串成一个大系统。
 
  举个例子,很多人年轻人都有在部门里买东西的时候贴发票报销的经历。这个活儿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有时候还很繁琐,很多新人因此比较厌恶。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些发票其实也反映着一个部门的支出。
 
  就像我们平常买东西的购物小票能反映个人的消费偏好,一个部门的发票也能反映其支出倾向。如果是这个部门的人,甚至能从发票信息推理部门的主要业务,如果再同往年的经费情况比较我们甚至可以推断部门的当年的经费调整情况。
 
  你看,贴发票的确是件繁琐的小事,但只要自己有心,通过“小事”之间的联系也能实现自己对“大事”的理解和掌握,这就是我们从小事做起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眼高手低倒不如手低眼高,通过底层的、局部的情况推断整体。因此,只要果断地走出一小步,把这些小事整合起来,便有机会获得“大收获”。
 
  接下来我们说说提高做事能力的第三个方法:掌握表达的底层思维和技巧。
 
  什么是表达的底层思维呢?
 
  就是有一些表达方式更符合人的语言思维习惯,当人们接收到这些表达方式,将对表达人给予更多关注、理解和共识。同一件事。懂得表达的人,将取得更多的表现和优势,其观点和思想也更容易让人理解。
 
  这里我们介绍4种表达的底层思维。
 
  第一种思维逻辑是建立联结,吸引对方,让对方觉得你要表达东西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
 
  曾经有一个美国作家,他经过一家超市门口,发现一名乞丐身上挂着一个木板,上面写着:“我饿极了。”他发现这个乞丐已经在这站了一天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帮乞丐在木板的反面重新写了一句话,便进超市购物去了。等作家出来的时候,乞丐的碗里已经装了大大小小二十几元美金。你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原来他在木板的背面写了一个问句:“一个饿极的乞丐将会做出什么事?”这句话的意思和前一句差不多,但表达效果却完全不同。因为前一句只交待了自己是一个饥饿的乞丐,与过路人并没有多少联系。但后一句却描述了一个走投无路的乞丐,指出了乞丐和路人利益的结合点:极端情况下,这个乞丐可能会用危险的方式威胁到任何一个路人。因此,很多人出于自身和其他人安全的考虑,多多少少会给乞丐一些钱。
 
  第二种思维逻辑是化解概念,把复杂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要把表达变得“高大上”,因此喜欢讲很多专业词汇、术语,把人绕得听不懂。但实际上,单纯地追求“高大上”只会让人不知所云。只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让表达更加简短有力。比如二战时候,美军有一条标语:“撤离时必须灭掉所有发光物体。”美国总统罗斯福看后非常不解:“为什么不能写成‘人走关灯’呢?”。
 
  第三种思维逻辑则是示范举例,触类旁通。即通过人们熟悉的事实和材料进行形象化表达,让对方能够容易理解。
 
  比如苹果的MP3产品iPod的广告语:“把1000首歌曲装进口袋”。一句简单的话就凸出了这个MP3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还有近几年大火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巧妙地把饮食概念形象化了,也引得很多模仿。比如用“舌尖上的安全”代指食品安全,“舌尖上的浪费”指食品浪费等。
 
  最后一种思维逻辑便是总结点题,引导反馈。这就是说表达的时候要懂得总结和重申观点,引导听众进行正向。有时候我们表达的时间长、观点多,因此要在末位重新强调观点,加深对方印象。比如很多文章在结尾会用观点性的金句结尾。很多演讲在结尾也会加上一些感性化的表述,这都是为了总结点题。
 
  在总结点题后,还可以引导对方进行正向反馈,以保证对方在认真听取表达,加强沟通的有效性。比如在表达结束后多问几句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我说清楚了吗”。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其他人听不懂的情况,同时也为后续沟通提供保障。
 
猎头公司就是乾坤猎头,合作热线: 400-6222-973
简历在线投递请登录:www.qiankunlt.com
高端人资交流群④群 197105271,高端交流,人才共享
更多猎头职场资讯,请关注乾坤猎头公司微信平台:qiankunlt
猎头公司,知名猎头公司,北京猎头公司
猎头公司
猎头学院 企业服务
服务流程 热点职位
关于乾坤猎聘
  • 2000年在北京注册成立并开展猎头业务
  • 《中国十佳猎头服务企业》
  • 公司主要负责人曾任多家著名跨国公司HRD
  • 有超过百万份不同行业的高级人才信息
  • 有北京市颁发的《职业中介许可资格证书》
  • 获国际猎头协会《优质猎头服务资质证书》
  • 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理事会员单位

冀ICP备12011606号